解读十七大报告 领会十七大精髓

时间:2012-05-05 14:15:32
来源:后勤保障处

一、十七大报告的总框架、总思路
  《报告》内容十分丰富,文字生动简练,仅三万字左右,铸就了一部指导全党全国全面工作的总纲领。《报告》共125个自然段,由一个前言、十二个大问题所组成。《报告》前言首先点明了大会主题,即举什么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什么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达到什么目标(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问题。
  在明确了主题之后,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对过去五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和评价。他高度地概括为一句话,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五年召开了七次中央全会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作出了决定和部署,并提出了一个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五年来取得了十项成就。《报告》认为: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的五年。从近期的五年放眼到1978年以来的29年,《报告》进入到了第二个大问题——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报告》指出,29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三个历史性变化恰恰是改革开放三大目的的初步实现。29年的宝贵经验是实践了十个结合。《报告》高屋建瓴地指出了全部成就和经验的取得的根本原因也是一句话,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承上启下,《报告》必然逻辑地进入到第三个大问题,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呢?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哪些呢?怎样在实践中贯彻科学发展观?《报告》在完成对科学发展观这些根本问题的论述之后,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了第四个大问题,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报告》在对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展望的基础上,就怎样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展开了八个方面的论述,即: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可见,《报告》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指导思想,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为基本内容,以党的建设为最终落脚点。
二、十七大报告的显著特点
  第一,主线明确、纲举目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报告》的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报告》最重要的关键词,从《报告》开篇的第一句话到《报告》的结束语,它出现了50次。《报告》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上作文章,主线明确、一贯到底、纲举目张。
  第二,与时俱进、突出创新。《报告》处处体现了开拓、进取、创新精神。《报告》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29年历程和对目前所面临的状况与问题以及对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把握中,对比十六大以来,提出了很多创新观点、创新提法。这些新观点、新提法都不是凭空提出来的,它们体现了实践性、科学性、时代性。
  第三,求真务实、直面困难和问题。在《报告》中,有两处集中而明确、全面而深刻地揭示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如对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和评价中就要求全党要清醒认识到前进中所面临的八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在讲到科学发展观时,对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八个方面的鲜明对比。《报告》针对困难和问题所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求真务实、果敢沉勇、直面困难和问题的精神。

第四,方向明确、信念坚定、充满斗志。《报告》明确提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这两段话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同时也鼓舞斗志、催人奋进。
  第五,高风亮节、尊重历史、心系人民。《报告》明确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胡总书记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港澳台同胞和广大侨胞以及一切国际友人致谢。当回顾29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时,胡总书记深情地说了三个我们要永远铭记……”,即永远铭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功勋。《报告》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报告》专列一个大问题集中来讲人民所直接关心的民生问题。这都充分体现了高风亮节、尊重历史、心系人民的伟大品格。

三、十七大报告的一些主要创新观点、创新提法

为了使我们的思想理念与十七大精神相一致,使我们的实际工作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状态,很有必要把《报告》中的创新观点、创新提法提炼出来并加以系统化。经初步提炼,列出这样一些创新观点、创新提法可供我们学习和研究。
  第一,政治与国际关系方面,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学习型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票决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政府建设;平等团结协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大陆同胞和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我们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
  第二,经济和民生方面,如: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建设服务型政府。
  第三,思想和文化方面,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础;文化软实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建设和谐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提炼出这些创新观点、创新提法有助于我们在各个不同领域有针对性地对它们进行诠释和解读,使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向更加明确、目标更加具体、着力更加集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